底座設計圖大全簡單底座設計
先來認識下臺座各部位!
清代紅木座,乳突紋、豐唇口、高腳。(收藏:上海 杜海鷗)
槽穴:槽穴應該嚴格按照石基形態開挖,緊隨其形,力求精準。這一點沒有捷徑,考的是認真的功夫。如果懸空拿起石頭,臺座仍不掉,就是一流的工藝。
唇口:有常人難以想象的豐富微妙變化,能很好地修飾石頭落榫時的笨重或突兀感。
線腳:臺座中不少關鍵部位都是由線腳過渡和構成的。它在銜接過渡中能起到很巧的協調作用,看似簡單,其實妙用非凡。
基腳:基腳有靈芝腳、云頭腳、竹節腳、獸足腳、回文腳等十余種常見類別,適用于不同主題的底座,切忌張冠李戴。
榫卯:底座制作中經常會用榫卯拼接各部件。有時,是因為木頭本身沒有大料。有時,是因為整木雕成的穩定性不夠,需要用不同紋理方向的木材組裝起來實現抗壓性能。工匠手藝的高低,通過榫卯的結構就能清楚的反映出來。
來給臺座打打分!
50分,是否合理?
當設計制作的臺座與我們以確定的原石角度、形態的石勢,所要表現的雅石形式、主題、風格,以及我們所要抒發的情感相應、相符的時候,臺座的設計與制作就具備了充分的合理性。
50分,是否和諧?
臺座要和石體有機結合,處理好石與座之間的大小、厚薄、高低、繁簡、正斜、藏露、向背、虛實、剛柔、巧拙、強弱、逆順的各種矛盾,使石和座和諧起來。
臺座畢竟是服務于石頭的,如果做不到以上兩點,無論如何都不能算合格,而能夠完美做到以上兩點,都該是一方滿分臺座。當然亦無止境,我們還可以更上一層樓……
20分,用工好嗎?
精致的東西拿在手上一定是有感覺的,它能讓你每根神經都十分愉悅。但它真正的魅力,是在有一定年頭以后才完整綻放。比如上圖臺座的“包漿”,若不是當初經過精心髹(xiu)漆,今天就無法產生這樣的高貴感。
10分,用料好嗎?
木材對底座的影響其實沒有想象中大。
一般來說,只要結實、縮水率小、徹底陰干的木材都可以作為底座的材料。當然不可否認的是,硬木類還是有更加精美的效果。
是否是古代傳承下來的!
現在市面上假古石泛濫,但你知道嗎?古代底座可比古石更難仿造,形態、氣質、包漿、用工,都無法復制。因此,“原配底座”是古石斷代的有力參考依據。
但木頭易朽,保存不易。所以真正的古石底座十分罕見。品相完好的古座,不但具有收藏價值,也是研究古代賞石的重要學術參考。
看完上面這些后,我們來做個對比,假設有這么兩個底座,
A座:名家所做的雕花座。雕工精細,用料一流。但拿到手之后,發現座與唇口卡得不是很緊,臺座與石頭大小比例不甚和諧。
B座:普通工匠制作的線座。在做的過程中和工匠多次溝通、修改,最終造型簡單但不失優雅和諧。用普通梨木制作。
運用上面的評分方法,我們一起來給這兩個底座打打分:
對比發現:
B座雖然簡樸,其實是更適合石頭的好座!
來源于寶藏雜志 版權歸屬于原作者
免責聲明: 本站提供的任何內容版權均屬于相關版權人和權利人,如有侵犯你的版權。 請來信指出,我們將于第一時間刪除! 所有資源均由免費公共網絡整理而來,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。請勿公開發表或 用于商業用途和盈利用途。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w-link.com.cn/ziyuan/16696.html
發表評論